- 相关文章
实体器官移植(SOT)术后,CMV感染是导致移植失败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供体CMV血清阳性/受体阴性(D+/R-)的高危组合中,感染率可达30%-70%,引发发热、肺炎、肝炎甚至排斥反应。缬更昔洛韦通过术前预防性用药,显著降低了移植后CMV病的发生率,成为SOT术后CMV预防的标准方案。
缬更昔洛韦的预防机制基于其对病毒复制的持续抑制。移植后10天内启动治疗,肾移植患者每日一次900mg口服,持续200天;心脏、肾胰移植患者则持续100天。这种“早期启动+长期维持”策略,可覆盖免疫抑制最强的窗口期,将CMV血症发生率从30%降至5%以下,同时减少细菌、真菌等机会性感染的叠加风险。临床实践中,患者术后感染相关住院率下降40%,移植器官存活率显著提升。
针对儿童移植群体,缬更昔洛韦展现了独特的优势。1个月至16岁的心脏移植患儿和4个月至16岁的肾移植患儿,每日剂量根据体表面积(BSA)和肌酐清除率(CrCl)精准计算,口服溶液剂型确保了用药准确性。相较于成人,儿童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更好,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为儿科移植术后管理提供了安全保障。
缬更昔洛韦的预防效果还体现在对移植长期预后的改善上。通过减少CMV感染,药物降低了慢性移植肾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远期并发症的风险。此外,其与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的联用安全性良好,无需调整剂量,简化了术后用药方案。对于CMV血清学匹配(D+/R+或D-/R-)的低危患者,缬更昔洛韦也可用于“抢先治疗”,即在病毒载量升高时短期用药,避免全面感染。
缬更昔洛韦仿制药已上市,老挝卢修斯制药的LuciValgan,为确保仿制药在质量和疗效上与原研药相同,需要进行一致性评价。如需买药,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www.ingpharma.com下单,www.ingpharma.com是印度全球药房(ING药房)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若有疑问,可咨询ING药房客服。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