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低级别胶质瘤(LGG)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尽管其恶性程度低于高级别胶质瘤,但患者仍面临长期生存质量下降、疾病进展风险高等挑战。传统治疗手段如手术、放疗和化疗虽能延缓病情,但伴随的神经认知损伤、继发恶性肿瘤等副作用,让临床医生与患者陷入“疗效”与“毒性”的两难选择。伏昔尼布(Vorasidenib)的问世,为IDH突变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开辟了精准治疗的新路径。
IDH1/2突变是低级别胶质瘤的核心驱动因素,约80%的Ⅱ/Ⅲ级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存在此类突变。突变酶会将正常代谢产物α-酮戊二酸(α-KG)转化为致癌代谢物2-羟基戊二酸(2-HG),导致细胞表观遗传失调和肿瘤细胞异常增殖。伏昔尼布作为全球首款口服IDH1/2双重抑制剂,通过高效穿透血脑屏障,精准抑制突变酶活性,使肿瘤内2-HG水平降低超90%,从而逆转表观遗传异常,抑制肿瘤生长。
在III期INDIGO试验中,伏昔尼布展现了显著的临床优势。针对术后残留或复发的2级IDH突变型胶质瘤患者,治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27.7个月,较安慰剂组的11.1个月延长一倍以上,疾病进展风险降低65%。更关键的是,药物显著延缓了后续治疗需求——80%的患者在1年内未启动化疗或放疗,且治疗期间癫痫发作率下降65%,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这种“低毒性、高依从性”的特性,使伏昔尼布成为术后患者长期管理的优选方案。
与传统治疗相比,伏昔尼布的突破性在于其“精准+便捷”的双重优势。一方面,药物仅针对IDH突变型肿瘤,避免了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另一方面,口服给药方式减少了患者往返医院的负担,尤其适合老年或体能状态较差的患者。目前,伏昔尼布已被纳入美国NCCN指南,作为2级IDH突变型胶质瘤的标准治疗推荐。
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的开放,伏昔尼布的仿制药已在老挝、孟加拉等国上市。以老挝卢修斯制药版本为例,其月治疗费用约5100元人民币,仅为原研药的1/80。这一价格优势使发展中国家患者能够以更低成本获得国际标准治疗,推动了全球胶质瘤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
伏昔尼布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由老挝卢修斯制药仿制,商品名:LuciVora,如需购买LuciVora,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www.ingpharma.com下单。www.ingpharma.com是印度全球药房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若有任何疑问,请咨询ING药房客服。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