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购物车 0

特泊替尼的肝毒性管理:ALT/AST升高应对策略

  特泊替尼(Tepotinib)作为高选择性MET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METex14跳突)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疗效。然而,其肝毒性是临床应用中需重点关注的副作用。

  1. 肝毒性发生率与风险因素

  发生率

  VISION研究显示,13.1%的患者出现ALT/AST升高,其中4.2%为3级或4级(ALT/AST>5倍正常值上限[ULN])。0.2%的患者发生致死性肝衰竭,0.7%因肝毒性永久停药。

  风险因素

  高龄(≥75岁)、基线肝功能异常(如ALP/γ-GTP升高)、联合用药(如CYP3A4抑制剂)可能增加肝毒性风险。

  2. 肝毒性监测与分级管理

  监测方案

  治疗前:检查肝功能(ALT、AST、总胆红素)。

  治疗中:前3个月每2周监测一次,之后每月一次;若出现异常,增加监测频率。

  分级管理

  1-2级(ALT/AST 1.5-3倍ULN):继续原剂量,每周监测肝功能。

  3级(ALT/AST 3-5倍ULN):暂停用药,直至恢复至≤1级,恢复用药时剂量减至225 mg/d。

  4级(ALT/AST>5倍ULN)或伴总胆红素>2倍ULN:永久停药。

  3. 剂量调整与再挑战策略

  剂量调整

  若发生3级肝毒性,恢复用药时剂量减至225 mg/d。若仍不耐受,则永久停药。

  再挑战案例

  一项真实世界研究中,3例3级肝毒性患者经停药后恢复,再挑战时以225 mg/d剂量重启治疗,未再出现肝毒性复发。

  4. 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

  CYP3A4抑制剂

  避免与强效CYP3A4抑制剂(如酮康唑、伊曲康唑)联用,因其可能增加特泊替尼血药浓度,加重肝毒性。

  保肝药物

  对于1-2级肝毒性患者,可联合使用双环醇、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保肝药物,但需监测药物相互作用。

  5. 患者教育与长期随访

  教育内容

  告知患者肝毒性的早期症状(如乏力、黄疸、尿色加深),并强调定期监测的重要性。

  长期随访

  对肝毒性恢复的患者,建议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持续1年。

  特泊替尼的肝毒性可通过严格的监测与分级管理策略有效控制。剂量调整和再挑战策略为患者提供了持续治疗的机会,而联合用药的谨慎选择可进一步降低风险。

   Tepotinib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老挝东盟制药已成功仿制Teponi,如需购买,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www.ingpharma.com下单。www.ingpharma.com是印度全球药房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若有任何疑问,请咨询ING药房客服。

微信号:ingpharma2 (长按可复制)
上一篇:艾曲泊帕的肝毒性风险:哪些患者需特别警惕? 下一篇:特泊替尼获批MET ex14跳跃NSCLC:VISION研究深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