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症】
-高血压
用于成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降低心血管风险
本品适用于年龄 55 岁及以上.存在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高风险且不能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 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以降低其发生心肌梗死.卒中或心血管疾病导致死亡的风险。
限制使用:不推荐替米沙坦与 ACE 抑制剂同时使用。
【推荐剂量】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应个体化给药。常用初始剂量为每次 40 mg ,口服,每曰一次;在 20、80 mg 的剂量范围内替米沙坦的降压疗效与剂量有关。若用药后未达到理想血压可加大剂量最大剂量为80 mg,每日一次。
本品可与噻嗪类利尿药如氢氯噻嗪合用,此类利尿药与本品有协同降压作用。因替米沙坦通常在开始 治疗后四至八周才能发挥最大降压疗效,因此若考虑堆加药物剂量时,应对此予以考虑。
-降低心血管风险:
推荐剂量为每曰一次。剂量低于 80 mg 的替米沙坦是否能有效降低心血管患病率和病死率的风险 目前尚不明确。
当开始应用替米沙坦治疗以降低心血管风险时,建议密切监测血压,并在必要时适当调整降压药物。
【剂量调整】
-肾功能受损的患者:
轻或中度肾功能受损的患者服用本品不需调整剂量。关于本品在严重肾功能损害或血液透析患者中的经验有限。在这类患者中推荐将起始剂量减为“20 mg,每曰一次"。肾功能损害患者使用本品时建议定期监测血钾及血肌酐。在近期肾移植患者中没有替米沙坦的使用经验。
-肝功能受损的患者:
轻或中度肝功能受损的患者,本品每日用药不应超过 40 mg。
【服用过量处理】
尚无过量使用的病例报告。替米沙坦过量最可能的临床表现是低血压和心动过速;也可发生心动过缓。替米沙坦不能经血液透析消除。药物过量时需密切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采取对症及支持治疗,治疗措施取决于服药时间的长短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可进行催吐和/或洗胃,活性碳可能有效。还需严密监测电解质及肌酐水平。若发生低血压,患者应取仰卧位,快速补充血容量及含钠电解质盐。
【不良反应】
最常见不良反应:感染症状 (例如泌尿道感染,包括膀胱炎)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咽炎及鼻窦炎、腹痛、腹泻、消化不良、湿疹样皮肤病变、关节炎、背痛 (如,坐骨神经痛) 、腿部抽筋或腿痛、肌痛、胸痛、流感样症状。
【使用方法】
-口服用药
-餐时或餐后服用均可。
【注意事项】
-胎儿或新生儿的患病率和病死率:
直接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应用于妊娠妇女时可以导致胚胎或新生儿患病和死亡。全球范围内关于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患者的文献中已经报道了多项这类的案例。当发现妊娠时,应立即停用本品片剂。
-用于“降低心血管风险"适应症时:
首先考虑使用 ACE 抑制剂替米沙坦在降低心血管风险的相关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并不能排除该药与 ACE 抑制剂相 比可能未能体现 ACE 抑制剂有意义的部分作用。因此.对于该适应症人群.首先考虑使用 ACE 抑制剂,如仅因咳嗽不良反应而停药时,考虑在咳嗽缓解后重新尝试使用 ACE 抑制剂。
-低血压:
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的患者中.例如容量或盐衰竭的患者中(例如正接受大剂量利尿剂治疗, 限盐饮食.恶心或呕吐引起血容置不足或血钠水平过低),服用替米沙坦,特别是初次服用后,可能 导致有症状的低血压。因而,在使用本品之前,应先纠正血钠及血容量水平.或在密切医学观察下降低治疗剂量。
如果出现了低血压,应当使患者处于平卧位.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静脉输入生理盐水。一过性的低血压反应不是进一步治疗的禁忌,血压稳定之后通常可以顺利地继续治疗。
-高钾血症:
进行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高钾血症.尤其是有进展期肾功能损伤,心衰.正在进行肾替代治疗的患者;或者正在采用补钾治疗.保钾利尿剂.含钾的盐替代物或其他可能増加血钾浓度的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对于此类存在高血钾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在本品应用期间 严密监测血清电解质水平.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电解质紊乱。
-对驾驶和操作机器的影响:
未研究本品对驾驶和操作机器的影响。但是在驾驶或操作机器时必须注意,降压治疗过程中偶尔会出现头晕和倦意。
【禁忌】
-对本品活性成分及任一种赋形剂成分过敏者
-中晚期妊娠(第 2 个及第 3 个三月期间)及哺乳期妇女
-胆道阻塞性疾病患者
-严重肝功能损害患者
【特殊人群】
-老年人:
无需调整剂量。
-儿童:
由于缺乏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数据,不建议18岁以下儿童使用本品。
-哺乳期:
尚不清楚替米沙坦是否经乳汁分泌,因此本品禁用于哺乳期女性。
-孕妇:
美卡素在妊娠的妇女中的使用没有足够的资料。在动物中的研究表明有生殖毒性 (见临床前安全性数据) 。对于人类的潜在的危险未知。动物研究并不显示致畸作用,但是有胎仔毒性。因此,作为一个防范措施,替米沙坦最好在怀孕的第1个3个月不应使用。事先在计划怀孕时,改用一个合适的替代治疗。
中晚期妊娠时,直接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药物会损伤正在发育的胎儿甚至导致胎儿死亡,因此替米沙坦禁用于中晚期妊娠。当发现怀孕时应尽早停用本品。
【药理作用】
替米沙坦是一种口服起效的,特异性血管紧张素 II 受体 (AT1 型) 拮抗剂。
替米沙坦能使与 AT1 受体具有高度亲合力的血管紧张素 II 从结合部位上解离。替米沙坦无 AT1 受体部分激动性。它能选择性结合于 AT1 受体,且作用时间持久,而对 AT2 及其它 AT 受体亚型无亲合力,这些受体的功能目前尚不明确。替米沙坦可能升高血管紧张素 II 水平,AT2 及其它 AT 受体亚型被血管紧张素 II 过度激活后产生何种效应还不清楚。替米沙坦可降低醛固酮水平,它不抑制人类血浆肾素活性或阻断离子通道,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激肽酶 II) ,ACE 具有降解缓激肽的作用,因此应用替米沙坦不会加强缓激肽介导的不良反应。在男性患者,给予 80 mg 替米沙坦几乎可完全抑制血管紧张素 II 引起的血压升高。抑制效应持续 24 小时,直至 48 小时仍可测到。
替米沙坦在首次用药后 3 个小时内降压效应逐渐增强,一般在开始治疗 4-8 周后达最大降压作用且在长期治疗过程中稳定维持。
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表明替米沙坦在给药后 24 小时内保持稳定降压作用,包括下一次给药前 4 小时的这一阶段。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中 40 mg 和 80 mg 替米沙坦的谷峰比值稳定在 80% 以上也证明了上述观点。收缩压恢复至基线水平的时间与替米沙坦剂量有相关性,而舒张压未呈现该趋势。
替米沙坦可使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而不影响心率。替米沙坦的降压作用多大程度归因于该药物的利尿利钠效应尚不明确。替米沙坦与其它种类降压药的代表药物的降压疗效相当 (已由比较替米沙坦与氨氯地平、阿替洛尔、依那普利、氢氯噻嗪和赖诺普利的疗效的临床试验证实) 。
突然停用替米沙坦后血压会在数天内逐渐恢复到治疗前水平而不会骤然升高。
直接比较替米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疗效的临床试验证实替米沙坦组干咳的发生机率显著低于 ACEI。
替米沙坦对病死率及心血管病发病率的益处现在尚不明确。
【贮藏】
请于常温30℃以下储存。
- 产品名称:Telma
- 通用名称:telmisartan
- 剂型:片剂
- 规格:40mg*150片
- 生产厂家:印度Glenmark制药
请按药品说明书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