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多发性骨髓瘤(MM)作为血液系统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传统治疗依赖注射型蛋白酶体抑制剂(PI)和免疫调节药物,但注射治疗带来的就诊负担和神经毒性限制了长期用药依从性。2015年,全球首个口服PI伊沙佐米(Ixazomib)的获批,标志着MM治疗进入“全口服时代”,其通过优化给药方式与精准作用机制,重新定义了治疗标准。
机制突破:靶向抑制与便捷性兼得
伊沙佐米通过特异性结合BRAF V600E突变蛋白的ATP结合位点,阻断蛋白酶体20S亚基的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内错误折叠蛋白堆积,触发未折叠蛋白反应(UPR)和细胞凋亡。相较于注射型PI硼替佐米,伊沙佐米对野生型蛋白酶体的亲和力降低10倍,显著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等脱靶毒性。其口服生物利用度达58%,半衰期9.5小时,支持每周一次给药,患者可在家中完成治疗,极大提升了用药便利性。
临床证据:从复发难治到初治患者的全覆盖
复发难治性MM(RRMM):TOURMALINE-MM1全球Ⅲ期研究纳入722例RRMM患者,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地塞米松(IRd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20.6个月,较安慰剂组(14.7个月)延长35%(HR=0.74,P=0.01)。中国延展研究显示,IRd组中位PFS为19.9个月,总缓解率(ORR)达78%,其中完全缓解(CR)率12%。真实世界INSURE分析纳入1,234例患者,IRd方案中位PFS为19.9个月,ORR达64.6%,与临床试验数据高度一致。
初治不适合移植MM(TI-NDMM):US MM-6研究针对社区老年患者(中位年龄72.5岁,42.1%≥75岁),将硼替佐米诱导治疗后转换为全口服IRd方案,结果显示:ORR从诱导期的65%提升至80%,≥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从32%升至58%;3年PFS率达58%,3年总生存(OS)率76%,且高龄、虚弱亚组与年轻患者疗效无显著差异。中国MM6-PLUS研究纳入199例患者,转换至IRd方案后,高危组sCR率从11%提升至17%,标危组从7%提升至18%,2年PFS率83.4%,优于美国MM-6研究的71%。
安全性优势:降低治疗中断风险
伊沙佐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腹泻10%、恶心8%)和血液学毒性(血小板减少21%),3级以上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仅2.4%,显著低于硼替佐米的18%。US MM-6研究中,仅4.2%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且无新发安全性信号。对于硼替佐米诱导后出现神经毒性的患者,转换至伊沙佐米后63%的患者PN症状得到缓解。
伊沙佐米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商品名:LuciXaz,如需购买伊沙佐米仿制药或原研药,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www.ingpharma.com下单。www.ingpharma.com是印度全球药房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若有任何疑问,请咨询ING药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