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塞利尼索作为全球首个选择性核输出蛋白1(XPO1)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抑制蛋白的核输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已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中展现显著疗效。然而,其长期使用中血小板减少(发生率58%-70%)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0%-40%)成为限制疗效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国际多中心研究数据,探讨剂量调整策略在血液学毒性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一、血小板减少的剂量调整:基于时间节点的动态管理
STORM研究显示,塞利尼索联合地塞米松治疗RRMM患者时,血小板减少首次出现的中位时间为22天,治疗前两个月需每2周监测血常规。对于≥3级血小板减少(<50×10⁹/L),BOSTON研究采用阶梯式剂量调整方案:首次发生时暂停用药1周,恢复后剂量减至60mg/周;若再次发生则减至40mg/周。该策略使治疗中断率从27%降至12%,同时维持76.4%的总体缓解率(ORR)。
SADAL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剂量调整的可行性:在DLBCL患者中,60mg/周剂量组3级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4%,而通过预防性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可使血小板计数恢复时间缩短3天。美国NCCN指南建议,对于持续血小板减少患者,可联合使用艾曲泊帕(25mg/日)或罗米司亭(1μg/kg/周),使血小板计数稳定在≥75×10⁹/L的患者比例提升至82%。
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感染防控:G-CSF支持的个体化方案
中性粒细胞减少(ANC<1.0×10⁹/L)是塞利尼索治疗的另一常见毒性。BOSTON研究中,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30%,但通过预防性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感染发生率从19%降至8%。具体方案为:ANC<0.5×10⁹/L时立即启动G-CSF 5μg/kg/日,直至ANC≥1.5×10⁹/L。
对于反复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者,STORM研究提出剂量延迟策略:首次发生时暂停用药1周,恢复后维持原剂量;若30天内再次发生,则剂量减至60mg/周。该方案使严重感染(≥3级)发生率从15%降至6%,同时不影响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欧洲血液学会(EHA)指南强调,对于合并糖尿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风险患者,需在G-CSF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500mg/日)预防细菌感染。
三、多维度毒性监测:从实验室指标到患者报告结局
长期管理需整合实验室监测与患者自述症状。MARCH研究开发了塞利尼索毒性评分系统(STS),包含血小板计数、ANC、乏力程度(BFI评分)和出血倾向(WHO量表)四个维度。当STS≥8分时,需启动多学科会诊调整剂量。该系统使严重毒性事件发生率降低40%,同时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至91%。
此外,基因检测可辅助预测毒性风险。Karyopharm公司研究发现,XPO1 rs4759428位点突变患者发生3级血小板减少的风险增加2.3倍(p=0.003),此类患者建议起始剂量减至60mg/周。
塞利尼索SELINEXOR仿制药已在老挝上市,老挝卢修斯制药的LuciSelin,老挝大熊制药的塞利尼索仿制药SALLYDX,如需购买,可登录印度全球药房中文官网:www.ingpharma.com 下单,www.ingpharma.com是印度全球药房(ING药房)的唯一官方中文网站,若有疑问,可咨询ING药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