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文章
贝组替凡(Belzutifan)作为全球首款获批的HIF-2α抑制剂,自2021年8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VHL综合征相关肾细胞癌(RCC)以来,其疗效与持久性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基于LITESPARK-004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贝组替凡在VHL相关肾癌治疗中展现出显著且持久的抗肿瘤活性。
客观缓解率49%的突破性意义
LITESPARK-004是一项开放标签、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纳入61例VHL基因突变导致的肾细胞癌患者,患者每日口服120mg贝组替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毒性。研究结果显示,贝组替凡组的客观缓解率(ORR)达49%,其中15%患者实现完全缓解(CR),34%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这一数据远超历史对照(传统手术切除后5年复发率>80%),标志着VHL相关肾癌治疗从“局部控制”向“系统性缓解”的跨越。
持久性:中位缓解持续时间未达上限
在疗效持久性方面,贝组替凡的表现同样亮眼。研究显示,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未达到上限,56%的应答者缓解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截至2025年5月发布的最新数据,中位随访时间达49.9个月时,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9.8个月,42个月PFS率高达79%。这意味着,超过四分之三的患者在接受贝组替凡治疗后,肿瘤未进展时间超过3.5年。
跨瘤种疗效:中枢神经系统与胰腺肿瘤的协同响应
贝组替凡的持久性不仅体现在肾癌领域。在VHL相关的其他肿瘤中,其疗效同样显著: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50例患者中,ORR达48%,8%实现CR,中位DOR未达上限,中位缓解时间5.5个月。
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22例患者中,ORR高达91%,50%实现CR,中位DOR未达上限,中位缓解时间8.2个月。
这种跨瘤种的持久响应,与贝组替凡精准阻断HIF-2α信号通路的机制密切相关。HIF-2α在VHL综合征相关肿瘤中普遍过度激活,贝组替凡通过抑制其与HIF-1β的相互作用,减少下游促血管生成和增殖基因(如VEGF、EGFR)的表达,从而实现对肿瘤生长的长期抑制。
安全性:可控的不良反应保障治疗持续性
贝组替凡的长期治疗耐受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贫血(89%)、疲劳(66%)、头晕(25%)等,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主要为贫血(11%)和疲劳(5%)。仅21%患者因不良反应中断治疗,16%需剂量调整。这种可控的安全性为患者持续用药提供了保障,进一步巩固了疗效的持久性。
贝组替凡仿制药LuciBelzu近期已获老挝卫生部批准上市,如需购买,可登录www.ingpharma.com印度全球药房唯一官方中文网站,支持银行线下转账及中国支付宝扫码付款,所有药品由印度药房或药厂直接发货邮寄到客户手中,并提供发票,从源头上杜绝伪劣产品。